· 储存特性。酱酒通常使用土陶坛存放,因为陶坛的透气性有利于酒的微氧循环,加速酯化、氧化和还原反应,使酒在储存过程中不断陈化和老熟,越陈越香。
· 饮用体验。酱酒的最佳饮用年份一般为15年左右,超过15年的老酒通常用作调味酒。酱酒的颜色发黄是正常现象,尤其是酱香型白酒,但颜色应该是微黄泛绿,过深的颜色可能意味着添加了焦糖色。
· 保健功效。优质酱香型白酒在蒸馏时的接酒温度可达50度以上,有助于减少有害物质。酱酒还含有较多的有益菌和酸类物质,对保肝、软化血管有积极作用。
· 酿造工艺。酱酒的酿造过程精细,主要原料是优质大米和小麦。酿造过程中使用特殊的酒曲,赋予酱酒独特的风味和香气。酱酒的发酵过程需要长时间陈酿,通常在特定的窖池中进行。
· 品种风味。酱酒分为多种类型,如绍兴酱酒、北京老白干等,每种酱酒都有独特的风味特点。酱酒不仅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,还推出低度和果香等新型酱酒。
· 感官鉴评。酱酒的典型口味风格特点是酱香突出、优雅细腻、酒体醇厚、空杯留香持久。感官鉴评包括色、香、味、格等基本维度。
· 酒精度数。酱酒的标准酒度通常是53度,这是因为这一酒精度能使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,加之长时间的窖藏陈酿,使得酒质柔和,对人体的刺激小。
· 生产工艺。酱酒的生产工艺包括捆沙、碎沙、翻沙和窜香等不同方法,其中捆沙法生产的酱酒品质最高。
坤沙酒:
酒类饮品
坤沙酒(又名浑沙酒、浑籽酒),是传统工艺的酱香型白酒,按照传统的贵州茅台酒工艺进行生产,生产周期长达一年,出酒率低,品质好。
坤沙酒采用“回沙”工艺,即原料经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(常说的九八七生产工艺);并经过三年以上窖藏才能够出厂,其高粱不能够粉碎,破碎率小于等于20%。
定义:
坤沙酒在茅台镇也叫“浑沙酒”或“浑籽酒”,是传统工艺的酱香型白酒,也就是常说的正宗酱香型白酒,它严格按照传统的贵州茅台酒工艺进行生产,生产周期长达一年,出酒率低,品质最好;其灵魂是“回沙”工艺,即是将原料经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(这就是常说的九八七生产工艺);并经过三年以上窖藏才能够出厂,其高粱不能够粉碎,破碎率小于等于20%。传统工艺的酱香型白酒光是粮食成本就已经是几十元了,所以销售价格较高。
所谓茅台浑(hún)沙酒是指按照茅台酒传统工艺,采用完整颗粒的红缨子高粱,在每年重阳节前后和酒曲按照1:1比例搅拌后(俗称下沙),九蒸八晒七出:九次蒸煮,第一次蒸馏的原酒不要参入原料中,晾晒,在酿造中,两次投料,八次高温堆积发酵(每次一周)八次下窖(每次一月),七次蒸馏取酒。取出的原酒窖藏三年,三年后勾兑调味,再窖藏一年,最后检验出厂。在遵义地区,“沙”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,最有名的即是当地产“红缨子”高粱。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,所以称为“沙”。红缨子高粱又称糯高粱,粒小、皮厚、淀粉含量高,禁得起多次蒸煮。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,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。“下沙”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——高粱。在制酒中,因所下“沙”的完整程度不同,而产出不同的酒。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,产的酒为“浑(kún当地方言音)沙酒”;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“碎沙酒”;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“翻沙酒”。
以上是对于酱酒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,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独特的中国白酒。